8月快要过去了,9月即将来临,准备开学了。大家都要认真学习哦,那么首先预习一下。
P.S.此图来自腾讯微薄,各位切莫误会哦!我是一懒人来滴!!
8月快要过去了,9月即将来临,准备开学了。大家都要认真学习哦,那么首先预习一下。
P.S.此图来自腾讯微薄,各位切莫误会哦!我是一懒人来滴!!
来自Solidot的消息:
美国之音报道,中国官员在不同场合暗示,政府将要求网民采取实名制登记和使用微博。
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星期在北京召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滕讯科技公司的展区详细询问了网民使用微博的情况,并询问腾讯网微博是否已经采用了实名制。同一天,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说,微博发展迅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他说,写微博的人要有自律,一定不能在上面发表不良信息。高新民还透露有关人士正在研究微博实行实名制的问题,并要求各个开微博的网站负起社会责任。两天后,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说,博客和社交网站蓬勃兴起,但中国互联网上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包括发布虚假信息和传播不良视频。他说,网站要加强自律、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切实把好网站信息发布的导向。
网游实名制、手机实名制、购刀实名制,看来微博实名制对于别人来说也就拍个苍蝇的功夫,拍完顺便洗洗手,看着血色流走。
看了一下午的动漫,头晕脑胀,没心情写文了。
前几天看到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不招惹人会死星人的暑期生活(其实我觉得读起来不是很顺口,应该是“不招惹人会死人的暑期生活”才对。不过,不敢肯定是不是我out了,所以保留原题)。
今天不是文囧,只是实在提不起精神来写点东西,看看我从万戈那里淘来的很有意思的东西吧。
在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中,排行末位的是“电车难题”。
10. 电车难题
它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且马上就要辗过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想想这个情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意义:
电车难题最早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是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主要理论的,特别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功利主义认为,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应去拉拉杆,只杀死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反驳说,一旦拉了拉杆,你就变得不道德——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那一个人的死负担部分的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这种状况下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也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自己道德准则的状况,并且有的时候根本没有完全道德的做法。
虽说不完全一致,但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破灭时空》一书中第二章的内容。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虽然很是无奈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以此为理由来收取所谓的碳税,但还是很需要关注一下人类的生活环境的。
对比一下1921年(左)和2010年(右)的图片,可以看到,冰雪在消逝。
图片来自Comparative photos of Mount Everest ‘confirm ice loss’
最近的天灾人祸好像不少的样子,洪水,地震,爆炸……弄得《2012》这部电影快要成为现实了。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啊!
看了一下YouTube中一度被封的《奥巴马的欺骗》(The Obama Deception),得出的结论就是:相信他们,不如打昏自己。
至于这部记录片,里面是否过激、数据是否准确?那不是我所需要求证的东西。我所需要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事实,和一个结论而已。
以前就在想,到底什么才是真相?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一个政权,如果说,连主流媒体的声音都控制不了,想必这个政权也是存活不下去的了。如此一来,古往今来都一样,所谓真相,只是别人所给你的真相——除非你有那个能力去掌控。
我一直以来都没考虑过考公务员的事情,嗯,实质上是很是抵抗,虽然我从未真正了解过公务员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我看来,与政治扯上关系的,我都尽量避免。我是一个不善长算计的人,下棋也从来只考虑当前利益。倘若混入那个漩涡,大概会死无葬身之地。
我有个同学是非常的崇拜奥巴马的,我当初跟他说过,再怎么,人家都是代表美国利益的,人家是玩政治的。
上级领导有多少时候会什么都跟员工说的?更不用说政治家了,真正的想法哪能随便说出来的呢?
因此,与其相信他们的承诺,还不如打昏自己做个梦好一点。
好吧,我承认我是文囧了,偷下懒。当然,也有我看到了一篇好文的原因。
现在,SNS之类的社交网站层出不穷,不过我倒是不怎么玩。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这些挺没意思的。看下来自Notus的一篇译文:迈过社会化网络:互联网的新时代。
以下为原文:
作者:Richard MacManus
原标题:Beyond Social: Read/Write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
源地址: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beyond_social_web_internet_of_things.php
先来看一篇文章,关于过去的网络,2003年的时候,我开始尝试着去定义一个新的网络模型:在这种新型网络上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创建内容,就像他们阅读内容那样。这种潮流慢慢发展壮大,最后被称为Web 2.0,或者叫社会化网络。随着诸如博客和社交网站的兴起,这个概念变得十分流行。
现在,社会化元素仍然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些当前最重要的互联网网站,让你表达你的想法(Facebook),交流正在发生的事情(Twitter),或者记录你正在什么地方(Foursquare),都是社会化网络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网站产生的数据和内容正越来越多的被用来为你提供个人化服务。
数据信息越多,个人化服务就会越贴切。在这些源内容中,其中一些来自于我们所熟悉的社交网站,比如Facebook和Twitter,但更多的则来自于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和政府组织提供的数据。简而言之,现在的网络(read/write Web )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化网络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