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除了很早之前就有点失灵的右方向键,现在内屏也出现了老人斑,岁月就这样漫了过去。
分类: 随行札记
-
美剧中的中国
看的美剧其实不多,最近在补「灵书妙探(Castle)」,以前看了些许别的,剧中谈到中国时,除了唐人镇、中餐这些普通元素外,似乎谈到中国,多半是和间谍相关,不会认为中国多强大,但隐约有威胁的样子。当然,这比起恐怖事件容易和阿拉伯人群挂钩来说,待遇还是好很多的。
-
给 Mac 添加自定义服务
给 Mac 添加自定义服务,如添加个快捷键进入屏保到方式。
用 Automator 来创建服务并保存后(实际是保存到[ccei]~/Library/Services/[/ccei]下,这样即可在「服务」中出现自定义到服务(如「偏好设置」/「快捷键」/「服务」/「通用」)。
-
斟酌字句
优秀的文人会仔细地斟酌字句,认真推敲,期望用语准确并符合语境和用意。
现在的软件/应用中,使用人群很大,对应场景各种各样,有的时候会暴露出没考虑到的场景,给人一种不喜的感受。比如 Facebook、twitter 的『like』以及微博的『赞』,在悲伤的事件中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冒犯了。
-
紫罗兰永恒花园
有好些年没看到这种情感无法控制地外溢的作品了,平淡的叙述,温柔的背景,却带出无法压抑的悲伤。
-
吃
在吃这件事上,不只是中国人特有的的,更不是广东人特有的,而是人类共通的,为了果腹,为了解决威胁,人类会吃。
-
不喜欢 fixed 的 header
我不是很喜欢 fixed 的涉及,比如 header 这类,因为容易占据了宝贵的垂直空间,特别是笔记本的小屏幕场景。
如果同时使用了 fixed header 和 footer,那就更讨厌了。
-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到超市选好了商品准备购买,但售货员扫了下条形码发现没价格信息,拿着商品回到货柜去找,结果都没有这款商品的价格信息。回仓库重新去找,依然没找到。最后猜测了下「大概是xx元」。
由于这个不确定的价格,放弃了购买该商品,出到超市外,打开手机网上购买了。
-
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很久了,从以前的流水线批量生产到基本人力只用来做辅助调整工作,大量的人力被解放了出来,但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岗位走进了历史。
现在,信息社会进一步,不仅在工业领域,在民生领域,像银行、售票乃至餐馆等都逐步用机器取代了人工,一方面机器的效率会比人力更高也更稳定准确。
在银行,大部分日常工作已被 ATM 或别的机种以及线上服务来覆盖,柜员感觉更多的是大额度或别的业务。
在火车站等售票点,由于线上购票的普及,线下售票窗已大量地关闭,连售票站也引导到官方或微信等线上售票渠道。这样,售票窗的岗位也被解放了。
餐馆,线上订餐,线下取餐的形式也开始慢慢展开,结合排号的形式,甚至可能负责发放餐的职位也被取代了一部分。相关的职位也会被释放一部分出来。
可重复的可被预测的工作都在继续地被机器取代,人只能往更有创造力的岗位上去发展。没有一点知识,依然拼出半边天的励志传说,将越来越少。
当然,信息时代的一个强依赖是:电。
-
看看台湾
好多年没看电视了,最近突然兴起找了一些台湾的新闻来看,了解一下社会了解一下外界。
老实说,看的那几个新闻节目,虽然感觉有点「幼稚」,有点坐井观天的感觉。但能在公开电视节目上对政府机关和领导人的行为发表意见,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民主挡不住世界黑暗面,比如美国大选的各种闹剧。民主也会给政策的实行带来时机延误和执行力度的问题。但一言堂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直接会导致缺乏反馈,欺上瞒下,自以为是。
或许应该这样,开放言论,接受反馈,最终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