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行札记

  • 输给了永恒

    看了下微信里的文章就凌晨了,趁周一打球后习惯性晚睡来写点东西吧。

    上周末在线跳着看了部泰国电影,其名为《永恒》,摘自豆瓣的剧情简介如下:

    尚孟(阿南达·爱华灵咸 Ananda Everingham 饰)从小就父母双亡被叔叔木材富商帕博(Teerapong Liaorakwong 饰)收养长大。从缅甸森林大学毕业归来,他就帮叔叔打理林场。尚孟长的帅气文雅且没有不良嗜好,他的叔叔帕博可是个风月高手,这天帕博又把从曼谷遇到的美貌而富有智慧的女子玉帕蒂(赖拉·邦雅淑 Laila Boonyasak 饰)娶回了森林的家。在尚孟和玉帕蒂日常交往中互生好感,终于在帕博去曼谷时两人跨越了防线,发生了关系。之后两人经常幽会,帕博从曼谷回来后,很快发现了他们的事。愤怒的帕博为了惩罚他们,决定用大铁链把两人永远锁在一起。起初尚孟与玉帕蒂还庆幸两人永远能在一起再也不会分开,可随着时间流逝,事情在悄悄的发生着难以想象的变化……

    (更多…)

  • 最近杂想

    中国移动发起的 ISP 欲向微信收费的事,利欲熏心意图双重收费的事就不说了,问题是这事引发的 “微信一收费,我就卸载” 的反应。

    这种反应体现了两个问题。

    一:快速阅读年代,很多人根本没认真阅读。看到收费二字,心中的那根弦马上就被触动了,马上开口骂腾讯。殊不知,从一开始,就找错了对象,显示了自己的无知。

    二:在国内,尊重知识产权依然是一件小众的事。寻求收费产品的免费替代品无可厚非,是精打细算过生活的体现。然而,上面那种反应体现的并不是这种生活态度,而是,“别期望我在软件上花一分一毛的钱”。坦白地说,我觉得绝大部分的70后到90后都使用过盗版软件和看盗贴。但不应以此为荣,应以此为耻,因为自己连这么一小钱都负担不起。我觉得要慢慢懂得为劳动成果付费,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占据什么道德高点,就连这个目的也赤裸裸地充满着利己主义。

    另一件事就是苹果昨日发布国内针对事件声明后的一些反响,最刺眼的莫过于“借机无限换机”的想法,这总令我想起一堆大妈大婶在咧着大嘴扛走因事故而散落在地上的水果什么的新闻。

    贪小便宜总让旁人看着一阵脸发烧,虽然当局者没任何的感觉,只有高兴。

    总觉得女孩在有了孩子变为女人后就会变得很跟跟计较不讲道理,保护孩子是天性,只是很多时候却显得小家子气贪小便宜。在有了孙子成了祖母后就变得更加奇怪了,甚至倚老卖老。

    而男人,常会在女人和孩子面前试图变身英雄,保持帅气和强势,于是极度容易引发冲突。比如和女朋友一起挤公交,为了展示男子汉气概,推开别人、圈住地盘、抢座位,最后却扮得很有绅士风度地请女朋友做下。又比如《新参者》中希望在儿子面前保持帅气爸爸形象的人却最终导致了自己父亲走上不归路。

    现在看古时的民族斗争,总感觉各种不值,各种不幸,不知遥不可及的未来人们眼中的这个时代的国际斗争是否也如此?

  • 说说锤子表示我还活着

    上一篇,22号,有点久了,清清草,表示我还活着。

    关于老罗的锤子,目前没太多想法,只有两点。

    一:我不喜欢高调的方式。

    二:是好是坏等产品出了摸过了才有得说,不然就沦落为“分析师”了。

    以上。

  • 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

    看完了这部 4 个独生子女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剧,感想些许。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爱就爱了,不爱就不爱了。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甚至是 4 个家族的碰撞。生活平淡但不平静,从换鞋、拖地到吃饭、消费和孩子,都可以爆发出无限的分歧和冲突。代与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从生活习惯到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其实更确切地说,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在外出发展和耕耘于田地的老一辈间尤其凸显。

    “据理力争”的问题在于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没有人觉得自己错了。没多少人肯主动委屈自己来成全别人,于是后果便是两败俱伤甚至于反目成仇。很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意思大抵是婚姻家庭生活中不应是讲道理。
    (更多…)

  • 面对历史的车轮

    面对着历史的车轮时,大抵有 3 种反应:

    • 1. 世界怎么变成这样了
    • 2. 世界不该是这样的,消除异端,还我青天
    • 3. 历史的洪流势不可挡,当应顺应潮流

    第一种基本都是小兵的命,无论车轮怎么转,都是在被拉着走的份。

    第二种和第三种谈不上好坏,谁赢了谁说话,谁赢了谁暂时掌控下车轮,顺便动动车轮后面的拖把。

  • 从今以后

    从今以后,每周至少给家打一个电话,节假日尽可能回家一趟,路远不方便不应再是藉口。

  • 欲望

    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我这几年下来确切领会并在未来几年继续确信的。

    在我当年把两个 80G 的希捷组成 160G 的主从盘,再加上一个 1T 的西数,却依然在保留必要的空间后把硬盘空间用的七七八八后,终于得出了“再大也是不够的”的结论。

    「知足常乐」的人有的,只是不多。很多时候,总听人说(比如手机):够用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即便我不说出来,但心里还是这样回应的:没什么够用不够用的,只是买得起与买不起而已。

    欲望是无止境的,追求自然也是无止境的。如果人人心如止水,我们还在当山顶洞人餐风露宿呢。
    (更多…)

  • 2013年1月19日

    今天的流水账如下:

    1. 7:25闹钟响,顺手按掉继续周末生物钟。7:45想起今天有部门活动,马上光速起床搞定个人卫生,出门。
    2. 8:30左右到达集合点,时间还早,拐上麦当劳吃个早餐,碰到树姐。
    3. 到达活动点,开始活动,糊里糊涂三振出局。
    4. 中午烧烤,2条香肠,一片鱿鱼,一只鸡翼,一只鸡腿,2个玉米。
    5. 等待回去时间,大伙拐入溜冰场,1个小时,摔了无数次,仍没自如。

    今天一些反省:

    我不是喜欢独行独往,但也不喜欢等人或被等。倒不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是有种还没想清楚的抗拒。

    也因此,所以,总是希望能在工作时间外,想干啥就干啥没太多的约束,工作时间则规规律律,没什么突发。

    但在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却总是希望别人就刚好在那,刚刚好能伸出援手,比如就医比如上银行。

    真不应该,谁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却还是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

  • 不知极点何处在

    走在这条路上,不但看不到最值,就连是否是正在极点都不知道

    image

  • italic and oblique

    italic 和 oblique 其实是不同的。

    前者是字体的斜体形式(可能字形都有所变化),后者是指单纯把字体右倾斜。

    不过,在没有对应斜体的情况下,italic 则会表现得和 oblique 一样。

    italic and oblique's example

    只是在浏览器中,大多数时候两者的表现会一致。

    参考维基百科斜体